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難度,需要防范的并發(fā)癥也相當多,很多人片面認為降低糖的攝入量就能治好糖尿,其實這是個相當大的誤區(qū)。經過西醫(yī)治療,很多人感覺身體大不如前,血糖降下來了,身體也虛弱了。由此,我們不妨可以試試中醫(yī)辨證治療,通過綜合的手法配合食療養(yǎng)生,更有效地治療糖尿病。
1、滋陰清熱法
中醫(yī)學認為捎渴病的病因病機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此,滋明清熱法是古今醫(yī)家治療消褐病的基本法則。適應于治療肺胃燥熱證,胃熱熾盛證,腸燥津傷征,燥熱傷肺證,血中伏火證。現(xiàn)代實驗研究證明,滋陰清熱類中藥緩解口渴癥的機理是通過改善體液滲透壓及細胞內脫水或者通過直接降血糖面發(fā)揮作用。滋陰清熱法實驗證明有降血糖,降血脂,降低血教度,對抗胰升糖索,提高胰島素受體靈敏度,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等作用。
滋陰清熱法主要適用于中醫(yī)辨證為陰虛熱盛型的消渴病患者,癥見口干口渴,口苦、五心煩熱多食,易饑,盜汗,舌質紅,舌苔薄白,脈弦細或脈弦數(shù)。常用中藥如生石膏、知母、黃連、元參、沙參、旱蓮草、山藥等。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醫(yī)學家觀察到,糖尿病患者不僅存在著血癌,而且血癌證是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及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活血化察法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法則。
有統(tǒng)計資料顯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肋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率很高,約占19.8%一44.9%,老年糖尿病大多屬于2型糖尿病,發(fā)生腦血管病變者,也以2型糖尿病為主,約占97.5%,因此,防治腦血管病的主要對象是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變中,肋血栓形成占90.1%。
2、活血化瘀法
在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實踐中,活血化瘀法主要適應于治療中醫(yī)辨證為被血阻絡者,并且可以在糖尿病表現(xiàn)的不同證型中配合運用。無論其有無典型的被血征象,例如舌質紫暗、痰點或換斑。常用中藥有:紅花、三七、丹參、桃仁、雞血藤等。
在具體運用活血化癌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實踐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又可以詳細分為以下三種情況。第一是理氣活血法,適應于氣滯血癌證,常用方劑為血府遠疥湯加減(本方出白《醫(yī)林改鍺》)。第二是益氣活血法,適應于消褐證見氣虛兼被者,常用方劑為補陽還五湯加減(本方出e6醫(yī)林改鍺》)。第三是滋陰活血法,適應于消褐證的病機為朋虛燥熱,陰虛火盛,產生察血者。常用方劑為一貫煎加減或玉女煎加減,六味地黃九加減。1979年祝漚予教授將活血化竊的補陽還五湯引入糖尿病的治療,并創(chuàng)制了降糖活血湯,使糖尿病的中醫(yī)治療趨于完中醫(y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礎。氣在體內具有氣化、營養(yǎng)、固攝、溫照、推動等多種生理功能。內熱傷津,津傷則氣弱。這種情況應取益氣生津之法。
3、益氣生津法
適應于治療氣陰兩虛,癥見口干舌燥、多飲多尿、疲乏無力,舌質紅,舌苔白,脈弦細。常用中藥如黃花、人參、山藥、麥冬、沙參等。
中醫(yī)認為,肝主流泄,司氣機之通暢,推動血液和律液的正常運行,并調節(jié)臟腑的氣機升降。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人都己初步認識到“消渴”與情志不舒,肝失調楊,氣機紊亂有密切關系。清代著名醫(yī)家黃坤載精辟地論述曰:“消渴者,足服陰之病也”。認為消渴病的病機主要是由干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灼傷津液而成。并且強調“消渴之病,則獨寅肝木而不責肺金”。這一觀點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從肝論治糖尿病”之先河,F(xiàn)代名醫(yī)王鋼柱首次明確提出了“肝失調暢,氣機紊亂是消渴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病機關鍵”這一觀點。
4、疏肝調氣解郁法
適應于治療肝氣郁結或肝氣橫逆,癥見情緒抑郁,納呆少食、胸脅脹悶、急躁易怒,舌質紅,舌苔黃、脈弦。常用中藥如柴胡、白芍、荔枝核、佛手、香附等。
據報道,氣陰兩虛型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44.1%。筆者對于這種證型的糖尿病患者,以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為治療大法,自擬降糖飲治療,獲滿意療效。處方:生黃花30克,懷山藥20克,玄參20克,丹參20克,葛根20克,麥冬25克,蒼術10克,丹皮l 2克,生地黃10克,天花粉12克,知母N克,地骨皮12克,黃連4克。
5、清熱解毒法
適應于治療中醫(yī)辨證為熱毒熾盛者,癥見口舌生瘡,口苦目赤、瘡瘍療腫、便秘搜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數(shù)。常用中藥有色腥草、白茅根、金銀花、馬齒苑,蒲公英等。
6、瀉下潤燥法
瀉下潤燥法適應于以下三種情況:①津傷燥結之癥者;②腸燥便秘者;③疲熱互結者。常用方劑是加味桃仁承氣湯加減。常用中藥有:大黃、桂枝、桃仁、元胡粉、甘草、元參、生地黃、麥冬、黃茂、地骨皮等。實驗研究證明,該方能明顯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晶度,減輕或延緩糖尿病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增強機體對胰島索的敏感性,改善胰島京抵抗。
中醫(yī)認為,腎與消渴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腎虛的證候貫穿于消渴病的始終,補腎為治本之法。補腎固精法的傳統(tǒng)方劑是六味地黃丸。現(xiàn)代研究表明,本方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腎陰不足所致的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病證。
7、益氣健脾法
氣是中醫(yī)學理論的核心。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益氣健脾法有較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抗衰老和防治糖尿病多種并發(fā)癥的作用。益氣健脾方劑能增加胰島B細胞數(shù)目,恢復胰島B細胞的正常功能。常用中藥有靈芝、黃芪、太子參、白術、獲薈、山藥、蒼術、黃精等。
8、祛痰化痰法
適應十痰瘀互結,癥見頭昏頭暈、胸[;q心悸,氣短乏力,健忘失眠、胸脅脹滿,舌質暗紅或痰斑,舌苔厚膩,脈弦滑。常用中藥如好參、雞內金、山棲總政仁、郁金、夏枯草等。
9、健脾補腎法
適應于脾腎陽虛,癥風納呆食少,院胺脹滿,下肢浮腫,小便不暢而民量少,舌質談胖嫩,舌苔白滑,脈沉細。常用中藥如人參、黃46、杜仲、牛膝、山藥、山英肉,炮附子、肉桂、車前子等。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的一些藥方是因人而異的,同時和天氣也是有一定的關系的,現(xiàn)在立秋已過,已經屬于秋天了,那么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該用什么食譜呢,一起來看看吧!
1、玉米須煲瘦肉
玉米須30g,瘦豬肉100g,加水共煮湯。當人們嘗試各種降糖食品時,卻忽略了玉米須。其實玉米須有不錯的降糖效果,從古至今玉米須也確實是被當成
中醫(yī)里的一味藥劑使用,其最鮮明的功效就是具有瀉熱、利尿、消腫的作用,部分研究指出,玉米須中的皂甙類物質可能發(fā)揮了降糖作用。
2、山藥薏米粥
淮山藥60g,薏苡仁30g。共熬粥食。山藥性味甘平,不寒不燥,有補益脾胃和養(yǎng)肺滋腎的功效。隨著秋氣愈濃,氣候干燥,此時宜多食用潤肺健脾之品。而薏苡仁味甘淡,《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消渴。本方食用后有飽腹感,有利于減少飯量,對各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均較為適宜。
3、小米南瓜粥
小米250g,南瓜500g,切塊,加水適量,共煮。南瓜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潤燥、健脾止渴的功效。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膠,有促進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的功能,而且富含維生素,是一種高纖維素食品,配合小米健脾補中益氣,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作為秋季潤燥的選擇。
4、蓮子芡實排骨湯
芡實50g,蓮子50g,排骨200g,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蓮子芡實性味均為甘、澀,平。歸脾、能滋補肝腎,斂陰生津,符合《內經》中“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理,是秋季調理體質的良選。
5、百合蓮子粥
大米150g,蓮子30g,百合適量,加水共煮。百合很適合夏秋交替之際食用,秋燥容易犯肺,引起感冒咳嗽等疾病,而百合主治肺燥咳嗽,還可以緩解鼻咽干燥等癥狀,配合蓮子更是可以達到清心養(yǎng)神的功效。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宜淡不宜咸,宜粗不宜精,應少糖、少米、多豆、多菜,通過藥食共療的飲食調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及后期并發(fā)癥。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