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藥是指能夠提高性能力,增強性歡娛的一類藥物。為什么把具有這種作用的藥物稱為春藥呢?春天大地回暖,萬物蘇醒,一片蓬勃。大多數(shù)植物都在此時含英吐秀,開花授粉;大多數(shù)動物都在此時滋孽繁衍,交尾發(fā)情。春天生機勃勃,自然生命的重要生活內(nèi)容便是兩性交合。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天地相參,人類既是大自然春之舞曲的參加者,同時也受到春天巨大生息力量的感染和震撼。于是,在中國古代就把和人類性行為有關(guān)的事物,都與“春”緊密結(jié)合起來了。男女歡愛的夜晚叫春宵,表達歡愛次數(shù)的說法叫春風一度或幾度,把渴望歡愛的焦急心理叫春心,而把這種心理的形態(tài)暴露叫春情,能提供性服務(wù)或性娛樂的場所,在宋代以后就被稱為春宮……因此,能夠增強性能力和性快感的藥物,理所當然就被叫做春藥了。
春藥有幾個特點,一是目的性極強,緊扣性行為的主題,非“春”莫用;二是即時性明顯,只作用于性行為過程,催動“春”勢,“春”去止歇,沒有后續(xù)效應(yīng);三是一視同仁,弱者使用便可扶危濟厄,雪中送炭;強者使用則是以強助強,錦上添花。在正常的性行為過程,男女雙方都從中得到歡娛,因此,春藥又有男用和女用的分別。在我國目前存世最早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性醫(yī)學著作中,把男用春藥叫做“內(nèi)加”。內(nèi)就是房內(nèi),是我國古時對性行為的說法,加是指增加幫助,“內(nèi)加”就是幫助增強男子性能力的意思。女用春藥叫做“約”,約是形容女子的美好,如風姿綽約。約在這里是指,女子用了春藥以后進行性行為,不僅是女子本人的感覺,更主要的是男性伴對她的感受都很美好。
在我國古代的春藥處方中,常包含有刺激性的藥物,這或許就是其能夠“興風作浪”的資本。在使用方法上又分為內(nèi)服和外用兩類。內(nèi)服者或丸或散,多為男性春藥,古時常以酒下,借酒來催動藥力,必須在性行為前服用。目前于街頭巷尾非法藥物廣告中,注明要在性生活前20分鐘或30分鐘使用者,皆此類也。古代外用者,男子或用藥末敷臍,或煎液洗抹外陰,多在性興奮后性交前除去;女子常見的用法是陰道內(nèi)坐藥。春藥是催情興陽之物,不可濫用,否則,耗精損氣,猶如竭澤而漁,雖可逞一時之能,貪一時之快,必遺后患。
了解了春藥的內(nèi)容,再來談一下藥。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中醫(yī)學中,男屬陽,女屬陰,陽性剛強,陰性柔弱。在男女性行為中,男性具有主導(dǎo)作用,表現(xiàn)出“陽剛之氣”。如果男陽之氣不夠剛強,甚至表現(xiàn)出柔弱,一般認為常見的原因是陽氣不足,命火不旺,在治療上就要補火,添薪加材。由于腎主二陰,職司生殖,內(nèi)含命門真火,在五臟之中是“作強之官,伎巧生焉”,如果關(guān)鍵時刻不能“做強做大”,“伎巧”如何發(fā)作出來。因此,要壯就要壯腎陽,補火就得補命火,形成了具有特殊涵義的藥概念。
那么壯陽藥有什么特點呢?一般說來多用于男子。適用于腎陽虛弱命火不旺的陽瘺、早泄、滑精、遺精等,除上述幾個主要癥狀外,還會伴有腰痛腰瘦,腿腳虛乏,頭空昏暈,萎靡不振,面色暗晦,手腳發(fā)涼,陰囊濕冷,多尿夜尿,腹冷痛瀉等一些表現(xiàn)。不可忽視這些伴有的癥狀,只有存在這樣的一些癥狀,才可以確定所患的陽痿、早泄、滑精、遺精等屬于腎陽不足,才可以用壯陽藥治療。壯陽藥不含有刺激性藥物,需要堅持用藥,每天2~3次,一般要服到欲治療的陽痿、早泄等情況得到完全改善,嚴格地說在服藥期間,應(yīng)避免或控制性行為,F(xiàn)代壯陽藥多為口服,古代尚有直接作用于性器官的局部佩戴藥袋的方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醫(yī)看來,并不是所見到的陽痿、早泄、滑精、遺精等都屬于腎陽不足,還有濕熱、肝郁、痰濁、血瘀等不同情況。臨床常見到有些患者一出現(xiàn)此類癥狀,由于是難言之隱,便不管青紅皂白,忙不迭找來壯陽藥,一種不行再換一種,結(jié)果是越壯陽越不濟。因此,有了狀況,還是應(yīng)該到中醫(yī)那里分辨一下為好,由中醫(yī)幫助確定服用何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