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來源:健康報網(wǎng) 作者: 我要糾錯
很多人都看過暑期動畫大片《哪吒》,那亦正亦邪的搗蛋鬼,酷酷的煙熏妝,手插褲兜的頹廢步伐,敢愛敢恨、有點小邪惡的暴戾性格……這看似卡通化的人物形象,在兒科醫(yī)生眼里卻代表著臟腑機能可能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小哪吒的動畫形象頂著一副大黑圈,看起來真是可“邪”可“諧”,既有點小邪惡,又可愛有趣,這標(biāo)志性的形象,真是深入人心。但對于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家長們,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這樣一副黑眼圈,恐怕就只剩下?lián)牧恕P『⒆佑泻谘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p>
黑眼圈多因脾胃虛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黑眼圈是由于下眼瞼部的靜脈血液瘀滯造成的,血液流通不暢,瘀滯于此,就會在表皮顯現(xiàn)出青色或者黑色。在中醫(yī)學(xué)的理論中,黑眼圈特別是小孩子黑眼圈的形成,要責(zé)之于脾氣虛弱。脾氣虛弱,水液代謝失調(diào),濕濁積聚于內(nèi),上泛于下眼瞼。
《靈樞·大惑論》就將眼分屬五臟而論之, 其中“肌肉之精為約束”,即認為眼瞼為肉輪,屬脾。脾主水液代謝,脾氣虧虛,則水液停聚不運。腎在五行中屬水,主色為黑色,故水液停聚而泛映黑色。所以,兒童如果可見持續(xù)不易消退的黑眼圈,首先責(zé)之脾胃。
脾屬土,肺屬金,土為金之母,母病及子,脾氣不足的患兒,常有肺氣虛的情況。肺主氣,司呼吸,亦主通調(diào)水道,故臨床可見平時有黑眼圈的患兒,在發(fā)生外感時,黑眼圈會加重。中醫(yī)治療時,多用補肺健脾、利水化濕之品。有積食者,兼消食化積;有瘀者,兼顧活血化瘀;氣虛、陽虛及腎者,兼顧溫腎陽,補腎精。
脾胃不好信號多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是小兒的生理特點之一,小兒之脾胃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故飲食稍有不慎,極易損傷脾胃。小兒臟氣清靈,陽氣旺盛,若能及時調(diào)理,隨撥隨應(yīng),易驅(qū)康復(fù)。若拖延日久,則會出現(xiàn)如脾胃積滯、濕熱、氣虛、陰虛、陽虛等情況,臨床一般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能混雜出現(xiàn)。
在生活中,孩子脾胃氣虛有什么表現(xiàn)呢?脾在體合肉,主四肢。若脾氣健運,則四肢營養(yǎng)充足,孩子體力充沛,活潑伶俐。若脾失健運,則會出現(xiàn)四肢營養(yǎng)缺乏、倦怠、無力的表現(xiàn)。小兒脾胃虛弱,也常見脾氣急躁,這也是木克脾土,脾虛而肝旺的表現(xiàn),脾胃不和,肝火旺盛,所以小哪吒有那暴脾氣,也是有緣由的。
此外,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若脾氣健運,則孩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如《靈樞·脈度》說:“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若孩子脾胃虛弱,則口淡乏味,脾失健運,濕濁內(nèi)生,則口中黏膩;若有飲食停滯,食積化熱,則會有口臭。腎為先天之本,而脾為后天之本,脾胃健運亦可以補先天之不足,脾胃還是人體氣血津液運轉(zhuǎn)的樞紐,是人體免疫力生發(fā)的根源。所以,在小兒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注意調(diào)補脾胃功能,能為小兒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捏脊+艾灸最有效
如果孩子存在脾胃氣虛的情況,除了吃中藥治療,平時飲食上要禁食生冷寒涼之品,奶制品不宜過多,如酸奶、奶酪類; 水果不宜過多、過雜,每日食用1~2種水果為佳;注意保證主食的攝入,粗糧和細糧搭配食用,可適當(dāng)多食山藥、蓮子、薏米等,有助于固健脾胃之氣。
此外,每天至少要保持兩次半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鍛煉肺活量,強健四肢肌肉,也可以起到補肺健脾的作用。對于5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每日捏脊來保健脾胃,即沿脊柱自下而上持續(xù)提捏肌肉,最好每日上午進行,每次6~8遍即可。后背是膀胱經(jīng)主要循行部位,捏脊過程中按摩多臟腑的感應(yīng)點,不僅可以疏通脾胃,還能調(diào)整全身臟腑功能及氣血,孩子無論虛、實,皆可用之。對于脾胃氣虛、口淡乏味的孩子,可以常灸足三里,能溫補脾陽,增強消化功能,幫助營養(yǎng)吸收。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