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渾身上下分布著很多穴位,其中有一類穴位較為特殊,與臟腑原(元)氣關系密切,叫做“原穴”。通過原穴,我們不但可以推測臟腑的健康狀況,還能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原穴的定義
《難經(jīng)》中說:“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jīng)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原氣來源于肚臍之下、兩腎之間,是人體生命的本源,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動力。原氣通過三焦輸布于全身臟腑、十二經(jīng)脈,其在四肢部位駐留的地方就是原穴。
我們知道,人體主要有十二條經(jīng)脈。每條經(jīng)脈各在腕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附近有一個原穴,合稱為“十二原穴”。原穴與經(jīng)脈是相互對應的,比如太沖穴對的是肝經(jīng),神門穴對的是心經(jīng)。由此可見,我們將原穴看成是對應經(jīng)脈的代表穴位。
原穴是健康“晴雨表”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原穴對人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臟腑的健康出了問題,會反映到原穴上;另一方,通過刺激原穴,又可以達到消解病痛、重返健康的效果。
“五臟有疾,應出十二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原穴相當于經(jīng)絡的開關,開關打開了,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通暢,人體就會健康,反之則會氣血不暢,經(jīng)絡失調(diào)。
一般來說,健康的人體,其原穴的皮膚是完好的、有光澤的。一旦出現(xiàn)紅暈、蒼白、青紫等色澤變化或是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態(tài)異常,就說明相應臟腑出問題了。比如按壓時如果有脹痛、灼熱、針刺、觸電一樣的感覺,很可能是急性、炎性病變;有酸麻感多為慢性疾病。
原穴的保健作用
原穴在臨床治療中主要用于祛邪和扶正補虛,通過原穴來疏通氣血經(jīng)絡,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從而發(fā)揮其維護正氣,抗御病邪的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通過自我按摩、艾灸、拔罐等方式,刺激十二原穴,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
比如在我們手腕上有心經(jīng)原穴神門穴,可以緩解心神失養(yǎng),心火旺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癥狀。晚上臨睡前,我們就可以按一按這個穴位,不僅有助睡眠,還可以預防一些心臟疾病。此外,有人明明很想吃東西,但吃一點就感覺堵得慌。這時可以按一按神門穴,讓心臟多給脾胃輸送一點氣血,從而幫助消化。
肝經(jīng)原穴太沖穴位于足背,也是一個養(yǎng)生大穴。作為肝經(jīng)的“總開關”,多刺激太沖穴,可以促進肝臟供血,紓解抑郁憤懣的情緒。“肝開竅于目”,眼睛干澀、發(fā)紅,看不清楚東西,可以按揉太沖穴;“肝藏魂”,整天精神渙散、魂不守舍的人可以按揉太沖穴;還有人由于肝臟郁結了濁氣,夜里多夢或是兩三點醒來就再也睡不著,也可以按揉太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