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很多人飯后喜歡吃水果,喜歡喝杯小茶,但其實你是否知道,飯后果飯后茶相當有講究,如果時間掌握不對,天天施行,則會對腸胃以及身體帶來不良影響。為你介紹飯后10禁,看看自己平時犯了多少,提高警惕吧!
飯后10禁知多少
立即吸煙
你可能會看到朋友或者家人喜歡飯后一根煙,還說:飯后一支煙,快活過神仙?墒,這個明顯就是個壞習慣,因為飯后胃腸蠕動加快,人體各器官處于興奮狀態(tài),血液循環(huán)加快。此時吸煙,人體吸收煙中有毒物質的能力也最強。更易引起肺癌的發(fā)生。
寬衣解帶
有很多人由于禁不住美食的誘惑,一不小心吃多了,被褲帶勒的喘不上氣,這怎么辦呢?松松腰帶吧,這樣會使腹腔內壓力突然下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減弱,致使消化器官和韌帶的負荷增大,促使胃腸蠕動加劇,容易發(fā)生腸扭轉,腸梗阻,以及導致胃下垂等。
飯后吃水果
很多人都有飯后吃水果的習慣,不過飯后果的學問你又清楚么?時間不對,很容易變慢性折磨!因為吃的食物進入胃中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消化排出,而水果富含單糖類物質,通常在小腸中吸收,但飯后會使之滯留于胃,如果停留時間過長,單糖會發(fā)酵而引起腹脹、腹瀉味酸過多等。所以吃水果最好在飯后兩至三小時或飯前一小時。
飯后飲茶
有的人飯后立即飲茶,可是茶水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而且茶葉中含大量鞣酸,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結合,阻止鐵在腸道的吸收;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成具有收斂作用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潴留的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所以進餐后不可立即飲茶,特別是不要立即喝濃茶。
立即吃冷飲
有的人喜歡飯后甜點,但是,甜點千萬不要選擇冷飲,因冷飲極有可能引起胃痙攣,導致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
立即唱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應酬似乎變成了一條龍服務,吃飯、喝酒、抽煙、飯后一大群人又跑去KTV狂喊。但是飯后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變薄,血流量增加。這時唱歌,會使胃膈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大,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發(fā)胃腸不適及其他病癥。另外,如果吃飯時飲酒,隨著酒精的刺激,人的喉頭、聲帶自然充血,此時唱卡拉OK,會加重喉頭、聲帶的充血和水腫,極易引起急性咽喉炎。
立即洗澡
洗澡會促使四肢皮膚血管擴張,血液匯集身體表面,使胃腸血流量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降低消化功能;若經(jīng)常飯后洗澡,會引起胃腸疾病。另外,還易導致冠心病患者發(fā)生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尤其是對高血壓、高血脂者更為危險。飯后一至三個小時洗澡比較適宜。
飯后運動
飯后半小時內,胃容納的食物而變得沉重。此時參加運動(即便是散步等輕微運動)會使胃飽受“動蕩”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到影響;長此下去甚至會引發(fā)胃病。
立即伏案工作
飯后馬上伏案工作會影響人體對消化器官的供血量,不利于充分吸收營養(yǎng)。飯后讀書看報或思考問題,會使血液集中于大腦,從而導致消化系統(tǒng)血液量相對減少,影響食物消化。
立即臥床
飽食后臥床休息會使胃內胃液及食物回流,長此以往會引發(fā)胃食管反流的病癥。
既然看過那么飯后禁忌,那么有什么是適宜飯后做的呢?別著急,小編馬上告訴你。
中醫(yī):午飯后要坐 晚飯后要走
中醫(yī)專家指出,“午飯后要坐,晚飯后要走”。午飯后,約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靜坐一刻鐘,有助于推動血液運行,間接起到養(yǎng)神、養(yǎng)氣、養(yǎng)筋的作用。晚飯后散步,對身體大有好處,但不要放下筷子就走,晚飯后休息片刻,然后走動10~30分鐘。下面具體說說怎么走最利于健康。
飯后不要馬上走
從近代醫(yī)學觀點看,不宜提倡飯后百步走。因為飯后胃正處于充盈狀態(tài),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血液供應,進行緊張的工作。若在這時散步,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tǒng),造成消化道缺血,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使胃腸的蠕動減弱,不能正常消化,很容易誘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了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
飯后多久能走
散步至少應在飯后20分鐘后進行。如果飯后散步20分鐘,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對身體健康有幫助。身體健康的人飯后散步,最好也稍稍休息再慢慢走動,活動量要因人而異,以不感覺疲勞為宜,但比較劇烈的活動最好等到飯后一個半小時后進行。
飯后散步以多長時間最適宜
根據(jù)每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飯后散步時間以10~30分鐘比較合適。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避免感覺勞累,增加心臟負擔。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應多走一些。
飯后怎么走,人們要根據(jù)自身體質而定。一般來說,晚飯后稍事休息,然后散散步,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可使身體保持健康而壽命倍增。但需注意的是,體弱多病或有嚴重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慎重。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