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胃是我們身體里面一個重要的身體器官,那么你知道如何養(yǎng)胃嗎?在寒冷的冬季,你知道吃什么食物對我們的胃有好處嗎?
1、紅參苓術燉牛腱
做法
紅參、云苓8克、白術3克、牛腱150克、姜片適量。將牛腱洗凈切片,再與洗凈的藥材一起放進燉盅內,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成。
專家點評:紅參味甘微苦性平,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凡氣血津液不足之癥皆可應用。
云苓味甘淡性平,健脾利水,寧心安神。白術味甘微苦,性溫,健脾燥濕、利水、安胎。牛腱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
適用人群:脾胃虛弱所致的胃脘脹痛、腹痛泄瀉、食欲不振者;病后體弱、營養(yǎng)不良者。
2、扁豆苡米燉雞腳
做法
雞腳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云苓6克、生姜1片。
將雞腳去衣洗凈飛水,再與洗凈的藥材一起放進燉盅內,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燉2小時調味后服用。
專家點評:扁豆味甘性溫,補脾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而強筋骨之效以雞腳為最。
適用人群:因脾虛濕重所致之胃腸炎而見大便泄瀉者尤佳。
3、紅參石斛竹絲雞
做法
紅參3克、石斛3克、竹絲雞150克、姜片適量。將竹絲雞去毛洗凈切塊,再與洗凈的藥材放進燉盅內,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燉2小時即可。
專家點評:紅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石斛味甘性平,養(yǎng)胃陰、生津液、滋腎陰、潤肺補脾除虛熱。烏雞治虛勞、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帶下等癥。
適用人群:氣陰兩虛之人而見神疲乏力、虛勞煩熱、口干舌燥。
4、養(yǎng)胃冬瓜湯
做法:冬瓜(帶皮)500克,火腿50克。將火腿先加入蔥、姜,水煮半小時,再加入冬瓜,小火燉約15分鐘,加入作料。
專家點評:冬瓜性平,冬瓜皮能利水、除熱;火腿具有養(yǎng)陰和胃、健脾開胃的功效。
適用人群:此方可消暑養(yǎng)胃,適用于脾胃虛弱、胃口不佳的人。
5、薏米扁豆化濕粥
做法
粳米50克,薏仁、扁豆各30克,荷葉、佩蘭各15克。薏仁、扁豆用溫水浸泡2~3小時,再與粳米、荷葉一起煮半小時,收鍋前加入佩蘭。
專家點評:冬瓜性平,冬瓜皮能利水、除熱;火腿具有養(yǎng)陰和胃、健脾開胃的功效。
適用人群:此方可消暑養(yǎng)胃,適用于脾胃虛弱、胃口不佳的人。
6、牛奶粥
做法
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大米淘洗干凈,加水旺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時,倒入牛奶攪勻。
繼續(xù)用小火熬煮約40-50分鐘即成?芍苯邮秤靡部筛鶕谖都犹腔螓}。
專家點評:補益氣津養(yǎng)胃生肌。
適用人群:適合氣陰不足的胃病,即氣短、乏力、口干、內熱的胃病患者,也適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7、雙魚湯
做法
花膠100克,鮮魚腥草100克;z用水泡半天,切成細絲,加入1500毫升水。
旺火燒開后,改小火熬煮約50分鐘,再加鮮魚腥草滾10分鐘即可,調味后食花膠飲燙。
專家點評:清胃生肌止痛。
適用人群:胃熱患者,即經常感覺胃里有灼燒感,及因熱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8、鮮蘆根粥
做法
新鮮蘆根100克,青皮5克,大米100克,生姜2片。
將鮮蘆根洗凈后,切成一厘米長的細段,與青皮同放入鍋內,加適量冷水,浸泡30分鐘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煮20分鐘。
撈出藥渣,加入洗凈的大米,煮至大米開花,放入生姜,再煮片刻,一日分2次溫服用。
專家點評:蘆根清熱養(yǎng)陰,青皮行氣止疼,生姜和胃止嘔,大米養(yǎng)胃益脾。以上諸藥配伍得當,共達泄熱和胃,養(yǎng)陰止痛之功效。
適用人群:胃熱,脾胃虛弱患者。
黃酒養(yǎng)胃法
1、溫飲黃酒
黃酒最傳統(tǒng)的飲法,當然是溫飲。溫飲的顯著特點是酒香濃郁,酒味柔和。
溫酒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另一種是隔火加溫。
但黃酒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都揮發(fā)掉了,反而淡而無味。一般,冬天盛行溫飲。
黃酒的最佳品評溫度是在38℃左右。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黃酒中含有的極微量對人體健康無益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fā)掉。
同時,脂類芳香物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蒸騰。
2、冰鎮(zhèn)黃酒
在年輕人中盛行一種冰黃酒的喝法,尤其在我國香港及日本,流行黃酒加冰后飲用。
自制冰鎮(zhèn)黃酒,可以從超市買來黃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如是溫控冰箱,溫度控制在3℃左右為宜。飲時再在杯中放幾塊冰,口感更好。
也可根據個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話梅、檸檬等,或兌些雪碧、可樂、果汁。有消暑、促進食欲的功效。
3、佐餐黃酒
黃酒的配餐也十分講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則更可領略黃酒的特有風味。
以紹興酒為例:干型的元紅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皮等冷盤。
半干型的加飯酒,宜配肉類、大閘蟹。
半甜型的善釀酒,宜配雞鴨類;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類。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