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2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來自藥監(jiān)局、醫(yī)院的專家提醒,在保證藥品質量安全的同時,百姓用藥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近年曾發(fā)表報告稱,全球有一半的藥物在被不合理應用,造成病人產(chǎn)生耐藥性甚至更嚴重的傷害。
自行用藥暗藏安全隱患
在平常的生活當中,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遇到頭疼腦熱這些小毛病的時候,往往不去醫(yī)院看病,而是自己到藥店買藥吃。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的行為,卻隱藏著用藥安全的隱患。在活動現(xiàn)場市民咨詢中記者就發(fā)現(xiàn),有些人,確認藥品沒有質量問題,卻依然無法避免藥物傷害。例如市民王小姐因為工作關系長期用電腦,眼睛不舒服就滴眼藥水,一滴完,嘴里感覺很苦,醫(yī)生提醒這是使用方式不正確,造成眼藥水被咽入口腔,眼藥水的成分常見含有氯霉素、阿托品等等,使用不得當很容易引起不良反應。醫(yī)生建議滴眼藥水時,應該先壓住淚囊部位,然后再滴眼藥水。
濫用抗菌藥害己甚至害人
廣州市藥監(jiān)局專家介紹,百姓不合理用藥形式多樣,例如無明確指征、違反禁忌癥與慎用癥、劑量過大或不足、療程過長或過短、劑型不適當?shù),用藥品種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
廣州市藥監(jiān)局專家提醒,濫用抗菌藥的危害又多又大,不但危害自身健康,還可能對他人造成影響,例如有細菌耐藥性,導致病源微生物對藥物產(chǎn)生抵抗,并損害人體器官、導致二重感染、浪費醫(yī)藥資源。
哪些感冒患者不宜自己選藥?
最近天氣多變,感冒患者增多,感冒是常見病,患者自行購藥、自我用藥的情況很常見,但廣州市藥監(jiān)局專家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自我藥療,譬如體質虛弱、易反復感冒者;感冒病情重或病程中出現(xiàn)并發(fā)癥者;慢性疾病患者感冒;以及老人、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感冒者。
兒童用藥注意“四忌”
孩子是家中的寶貝,一旦生病大人們都很緊張。廣州市藥監(jiān)局專家介紹,兒童處在生長發(fā)育時期,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分泌等臟器發(fā)育不完善,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也不健全,用藥中注意以下“四忌”:
一忌濫用維生素。不要以為孩子多補充維生素有益無害,如維生素A、維生素D吃多了會出現(xiàn)厭食、發(fā)熱、多尿、肝腫大及腎臟損害。大量服用維生素C,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
二忌濫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就用抗生素消炎,如果長期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會對神經(jīng)造成影響,引起耳鳴、眩暈,甚至耳聾。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使用土環(huán)素、四環(huán)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使牙釉發(fā)育不良。
三忌濫用解熱鎮(zhèn)痛藥。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解熱鎮(zhèn)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治療。特別是幼兒高熱時,如果使用解熱止痛藥不當,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fā)生虛脫。
四忌濫用丙種球蛋白。有人把丙種球蛋白當補藥,其實丙種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預防麻疹、甲肝、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種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盤制成,濫用可出現(xiàn)蕁麻疹等副作用。
服用中藥時注意些什么?
廣東人偏愛服中藥治病,不過在用藥過程中,可要把握好每個程序,否則會影響療效。
給藥次數(shù)影響療效:服藥次數(sh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1劑,每劑分2次或3次服下。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1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續(xù),頓挫病勢;病情緩解者,亦可間日服或煎湯飲。
在用發(fā)汗藥、瀉下藥時,如藥力較強,一般以得汗為度,不必盡劑,以免汗下太過。
出現(xiàn)嘔吐病人適合少量多次服用,以免因量大嘔吐。
湯藥溫度可影響療效:服用湯藥的冷熱是否適宜很重要,一般湯藥多適合溫熱時服用,如果治寒證用熱藥,則適合湯藥熱的時候服用;特別是以辛溫發(fā)表藥治風寒,不但適合趁熱服用,服完后還要用蓋被子之類的方式捂出汗來。至于熱病用寒藥,如熱在胃部,患者欲飲冷者可涼服;如熱在其他臟腑,患者服用湯藥還是以溫熱的溫度適宜。
對于藥丸等固體藥劑,除特別規(guī)定外,還是適合溫開水送服。
無相關信息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