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2-25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 我要糾錯
嬰幼兒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引起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綜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腹瀉”、“泄瀉”范疇。
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調養(yǎng)護理與衛(wèi)生十分重要。
(一)一般措施
1.提倡母乳喂養(yǎng)。如人工喂養(yǎng),要注意適當稀釋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氣消毒1次。食品應新鮮、清潔。
2.喂養(yǎng)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淀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食物的品種。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腹部著涼。同時加強體格,預防,、等疾病。
4.夏季要特別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護理。天氣炎熱時應多喂一些水,不宜吃得過飽和過食油脂多的食品。避免在夏季斷奶。
5.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菌素。
(二)預防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黨參(或人參)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經(jīng)常食之,可防小兒腹瀉。
2.山藥扁豆糕:山藥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鮮扁豆50克、紅棗肉(切碎)500克、陳皮絲3克,共和勻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虛弱者最宜。
二、既病防變
本病轉歸主要取決于素體脾胃強弱,治療遲早得當,以及感邪輕重性質。感受暑熱濕邪最易傳變,其結果,或暑邪化火,內(nèi)陷心包;或瀉下不止,傷陰傷陽。另大瀉不止,傷及脾陽,土虛水旺又可見慢脾風。
(一)一般措施
1.調整飲食:一般輕度腹瀉仍可喂母乳,但應縮短喂奶時間,延長間隔時間。如牛奶喂養(yǎng),應將牛奶比平常更稀釋些,并去掉上面一層奶皮。稍大的幼兒,應給易于消化的粥類。腹瀉重者,應暫時禁食6~8小時,使胃腸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2.補充水分:為防脫水失鹽,喂奶間隔時間和禁食時,要注意多給小兒一些糖鹽水、淡茶水、胡蘿卜水等。也可在指導下使用“口服補液鹽”。
3.護理: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清洗肛圍,勤換尿布,及時處理糞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復感染。腹瀉日久者,還要注意排便姿式,避免將小兒過分屈體,引起脫肛。
(二)中醫(yī)論治防變
1.傷食型:初宜導滯通下,給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繼健脾止瀉,給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濕熱型:宜葛根芩連湯加減。若煩躁不寧,欲化火內(nèi)陷,加用石決明、天麻、鉤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若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附子、五味子等;若見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意加人參、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湯。
3.虛寒型:當用錢乙六味白術散或益黃散,酌加補骨脂、益智仁、吳茱萸或枳術丸。
(三)食療防變
此法主要適用年齡稍大的幼兒和輕型腹瀉。
1.萊菔粥:萊菔子(炒)研末,與米同煮粥。適用于傷食型腹瀉。
2.苡米粥:生苡米、白米(苡米的1/3量),先將苡米煮爛,后入白米煮粥。適用于濕熱型腹瀉。
3.山藥粥:山藥與糯米共煮粥。適用于虛寒型腹瀉。
(四)單驗方
1.山楂炭、炮姜炭共研細末,每次1克,溫開水調服,每日3次。
2.石榴皮9克,水煎加紅糖內(nèi)服,每日3次。適用于久瀉不止。
3.大蒜帶皮在火上燒熟,剝?nèi)テ,搗成泥狀,摻少許白糖加水服,每日2~3個蒜頭。
4.吳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陳醋或植物油調和成糊狀,敷于臍部,外以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用于傷食型、虛寒型腹瀉。
(五)針灸推拿療法
1.先針足三里,后針氣海。腹瀉不止,加刺止瀉穴(關元上5分)。亦可用艾條懸灸神闕10分鐘。嘔吐者,加針內(nèi)關。
2.捏脊療法:患兒俯臥,醫(yī)生以兩手拇指、食指頂住病兒皮膚,自長強穴(尾骨部)沿脊柱至大椎穴(平肩處)提拿皮肉,中間不要脫手,連捏3遍,每日1次。對脾胃虛弱,久瀉不愈的患兒療效較好。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